第7周教育研究中心教学活动安排(小学)
(2024)107
★温馨提示:
1.因学院车位有限,暂无法对外提供停车车位,来院参加研修活动的老师,务请绿色出行。请学校领导对参加培训的老师及时通知到位。感谢配合支持!
2.学院是上海市无烟单位,请勿在校园内吸烟。
3.饮水请自带茶杯,喝饮料的老师扔水瓶时请注意干湿垃圾分类,没有喝完的水瓶请带走。
1.语文 瞿芝蓉、王诗婕 |
|
时间: |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下午 1:00 |
内容: |
活动主题:关注人文主题 聚焦语文要素 实施单元教学 一、课堂教学观摩 二年级9《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小学 唐欢 二年级11《葡萄沟》第一课时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小学 范晓叶 二、微型讲座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小学 邬春霞 三、互动交流 四、教研员点评 |
对象: |
各校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二年级教师代表2名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小学(鹏程东街50号)(蒋莉莉 汤怡云) |
2.数学 于世梅、薛丹 |
|
时间: |
10月17日(星期四)下午12:50 |
内容: |
活动主题:优化活动设计 促进思维发展 1.课堂教学: (1)课题: 《分一分与除法》 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二(3)班 李娜 (2)课题: 《循环小数》 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五(1)班 陈蝶儿 2.主题交流: 《优化活动设计 促进思维发展》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潘彦妃 |
对象: |
各校二、五年级数学教师代表各一人 |
地点: |
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 (张其荣 代诗磊) |
3.英语 王慧琴、姚静怡 |
|
(1)时间: |
10月16日(星期三) 下午:1:00 |
内容: |
活动主题:“双新”背景下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奉贤区小学英语四、五年级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内容: 1. 单元教学阐释: 4AM2U2 Jobs 奉贤区弘文学校 沈维丽 5AM2U2 Friends 奉贤区思言小学 杨瑜茜、张香园 2. 课堂教学展示: (1)课题: 4AM2U2 Jobs (Period 2)Jobs of my family 执教者: 上海市奉贤区弘文学校 姜炜黎 (2)课题: 5AM2U2 Friends (Period 4)Friendship in ethnics 执教者: 上海市奉贤区思言小学 尤慧敏 3. 互动交流 4. 活动总结 |
对象: |
1. 各校四年级英语任课教师代表2人 2. 各校五年级英语任课教师代表2人 |
地点: |
弘文学校(正环路389号) (徐虹) |
(2)时间: |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13:00 周凯芸、夏诗怡 |
内容: |
《探究主题育人意义 优化学习活动设计》 ——奉贤区小学英语学科二年级主题教研活动 1. 教学阐释 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 何琴 郭慧兰 2. 教学展示 (1)2AM2U3 My hair is short (P1) The lion and the kite 执教教师: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 徐蓓 执教班级:二(2)班 (2)3AM3U3 In the kitchen(P2) Helping in the kitchen (I) 执教教师: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浦秋萍 执教班级: 二(1)班 3. 主题交流 《以主题为引,以育人为本》 上海市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 唐怡雯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优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上海市奉贤区恒贤小学 邬逸雯 4. 微讲座 《探究主题育人意义 优化学习活动设计》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浦秋萍 |
对象: |
1.全体二年级任课教师 2.1-3年期职初教师 |
地点: |
奉贤区古华小学(浦秋萍) |
备注: |
学校停车位有限,请老师们尽量绿色出行。 |
4.科学 姜婉晨 |
|
时间: |
10月15日 (星期二)下午13:00 |
内容: |
主题:巧设进阶活动 发展科学思维 一、课堂教学 1.二年级 《加热带来的变化》 执教者:奉中附小 孙亦夏 2.四年级 《月相》 执教者:奉中附小 宋嘉莹 二、教学论坛 《巧设进阶活动 发展科学思维》 交流:三官堂学校 王煜炜 三、互动交流 四、领导致辞、专家点评 |
对象: |
1.各校科学骨干教师代表1名; 2.奉贤区小学科学中心组成员; 3.科学课项目研修团队: 金海 李沛婷 青村 顾奕 洪庙 顾韩意 南桥 陈静雯 解放路 李锋杰 附小 夏佩雅 肇文 唐春燕 弘文 徐玲 附小 赵娜 奉中附小 宋嘉莹 育贤 张杰 解放路 周倩雯 柘林 张怡云 附小 顾聪 齐贤 姜婉晨 钱桥 钟甄 西小 周文静 恒贤 沈勇 附小 朱明钰 育秀 陈亮 洪庙 唐军平 明德 朱依依 明德 陈磊 育贤 王志刚 古华 沈丹洁 附小 王伟佳 江一 毕颖芝 新寺 蔡菁菁 育秀 蒋雨晴 附小 项旖玮 星火 李廷 恒贤 李梦蝶 明德 陈静 实验 陶佳晶 解放路 潘纪情 思言 王晓岚 四团 徐俊杰 星火 沈语恬 上外附小 陆玲佳 世外奉浦 丁瑛 邬桥 金云帆 |
地点: |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小学(上海市奉贤区文雅路366号)(褚克斌) |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9日
第7周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通知
一、信息化常态调研通知
时间: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全天
内容:塘外小学、四团小学信息化常态调研
参加成员:信息中心学段教研员、海湾幼儿园 唐怡雯、奉城第一小学 陈芬
地点:塘外小学、四团小学
备注:请于8:00教育学院门口集合
二、视频号的设计与制作培训的通知
时间: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13:00 朱至开
内容:视频号的设计与应用
对象:培训班学员
附名单:
学员名单 |
|||||
序号 |
学校 |
姓名 |
序号 |
学校 |
姓名 |
1 |
待问幼儿园 |
王怡杰 |
34 |
青萌幼儿园 |
陆罗萍 |
2 |
待问中学 |
李青舟 |
35 |
青萌幼儿园 |
陆罗萍 |
3 |
奉城高级中学 |
余晴 |
36 |
青苹果幼儿园 |
沈佳妮 |
4 |
奉浦幼儿园 |
吴韩涛 |
37 |
上海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幼儿园(合欢幼儿园) |
顾晓兰 |
5 |
古华幼儿园 |
钱丹 |
38 |
上海奉贤区世外教育附属临港外国语学校 |
潘倪娜 |
6 |
古华中学 |
黄晓敏 |
39 |
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 |
吴贇 |
7 |
海贝幼儿园 |
邵冬铖 |
40 |
上海市奉贤区世界外国语学校(奉浦校区) |
钱欣韵 |
8 |
海湾幼儿园 |
唐怡雯 |
41 |
上海市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向琴 |
9 |
花米幼儿园 |
金婉怡 |
42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幼儿园 |
程可欣 |
10 |
江海第一小学 |
汪俊霞 |
43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 |
周晓楠 |
11 |
江海幼儿园 |
杨舒清 |
44 |
实验小学 |
冯书缘 |
12 |
江海幼儿园 |
吴丹萍 |
45 |
实验幼儿园 |
瞿春兰 |
13 |
解放路小学 |
黄琪 |
46 |
树园幼儿园 |
邵晓佳 |
14 |
解放路幼儿园 |
王雨菲 |
47 |
思齐·思言联合幼儿园 |
尤一 |
15 |
金贝幼儿园 |
徐冬莉 |
48 |
思言小学 |
汪琦赟 |
16 |
金池塘幼儿园 |
吴丹 |
49 |
四团小学 |
季少杰 |
17 |
金豆豆幼儿园 |
王诗懿 |
50 |
四团幼儿园 |
蔡震霄 |
18 |
金汇幼儿园 |
黄英 |
51 |
四团中学 |
王佳丽 |
19 |
金铃子幼儿园 |
姚奕文 |
52 |
塘外小学 |
狄张磊 |
20 |
金阳幼儿园 |
张丽颖 |
53 |
天华幼儿园 |
郑晓萌 |
21 |
金棕榈幼儿园 |
卫夏旖 |
54 |
邬桥幼儿园 |
沈婉霞 |
22 |
景秀高级中学 |
曹颖 |
55 |
西渡幼儿园 |
吴佳 |
23 |
聚贤幼儿园 |
张嘉怡 |
56 |
肖塘幼儿园 |
陈慧婷 |
24 |
兰博湾幼儿园 |
毛佳妮 |
57 |
肖塘中学 |
顾怡萍 |
25 |
蓝湾幼儿园 |
沈思源 |
58 |
小蜻蜓幼儿园 |
沈丹青 |
26 |
绿叶幼儿园 |
孙雨含 |
59 |
小森林幼儿园 |
汤一鸣 |
27 |
满天星幼儿园 |
陆宇馨 |
60 |
新南幼儿园 |
王颖 |
28 |
美乐谷幼儿园 |
张玥 |
61 |
星辰幼儿园 |
张鑫 |
29 |
明德·青村联合小学(青村校区) |
蒋可人 |
62 |
阳光幼儿园 |
阮菁菁 |
30 |
浦江湾幼儿园 |
陈天啸 |
63 |
育秀幼儿园 |
连颖 |
31 |
齐贤学校 |
朱至开 |
64 |
柘林幼儿园 |
陆紫苑 |
32 |
秦塘幼儿园 |
杨佳瑶 |
65 |
庄行幼儿园 |
倪思佳 |
33 |
青村幼儿园 |
奚嘉慧 |
|
|
|
地点:奉贤区教育学院 (深研楼3号楼 201室) 南桥镇菜场路1132号
备注:停车位有限,尽量绿色出行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2024.10.9
★温馨提示:
1.因学院车位有限,暂无法对外提供停车车位,来院参加研修活动的老师,务请绿色出行。请学校领导对参加培训的老师及时通知到位。感谢配合支持!
2.学院是上海市无烟单位,请勿在校园内吸烟。
3.饮水请自带茶杯,喝饮料的老师扔水瓶时请注意干湿垃圾分类,没有喝完的水瓶请带走。
通知一:
关于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区级通识培训的通知
各基层单位: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区级通识培训(第五次)定于10月12日下午进行,安排如下,请各校(园)通知见习教师准时参加培训,车位有限,请绿色出行。
时间 |
内容 |
对象 |
地点 |
|
10月12日 |
12:45签到 |
班主任工作指导 |
中小学 |
教育学院报告厅 |
幼儿保教工作指导 |
幼儿园 |
教育学院3号楼201室 |
通知二:
关于召开2024年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动员会议通知
各参赛教师聘用校、基地校领导:
为迎接2024年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经研究决定将召开我区参赛教师赛前动员会,具体安排如下:
1.会议时间:2024年10月11日(周五)下午2:00
2.会议地点:奉贤区教育学院1号楼二楼会议室
3.出席人员:教育局相关领导、教育学院相关领导、参赛教师、聘用学校校长和师训负责人、见习基地负责人、相关学科教研员
请相关人员准时参加会议。
通知三:
各基层单位:
2024年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评比工作将于近期开展,具体要求如下:
1、本次考核对象是2020年入职的教师,并参加过奉贤区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素养“回炉提升”培训。(注:部分2020年入职,但没有参加回炉提升培训的老师,可以参加明年的培训和考核)
2、参加区级考核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当年度入职的五年期教师总数的30%。
3、 请各校认真开展本校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务必于10月18日前上交推荐材料。请将附表一、附表二的电子稿以学校命名打包发送到 ftp://ftp.fx.edu.sh.cn/教育学院/培训中心/2024年五年期教师考核。并将附表一、附表二的纸质稿交到区教育学院教育培训管理中心(6号楼201,联系人:沈老师 18616099613)。
附表一
奉贤区 2024年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考核汇总表
单位 (盖章)
本校2020年入职的五年期教师总人数: 参加区级考核的人数:
序号 |
入职 年份 |
学校 |
姓 名 |
性别 |
任教学科 |
任教年级 |
是否参加区级考核 |
是否参加过“回炉提升”培训 |
电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请把本校所有2020年入职的教师信息罗列在表内,并把参加区级考核的教师信息写在前面)
附表二
奉贤区五年期教师教育教学区级考核
推
荐
表
姓名:
单位:
学科: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2024年10月
填表说明
1、“基本情况”由申报者填写,学校审核;
2、申报人2020年至今工作实绩(请附所获荣誉或奖励证明复印件一份);
3、学校填写推荐理由,盖章;
4、如填写的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基本情况
姓名 |
|
性别 |
|
学历 |
|
照片 |
|||
任教学科 |
|
任教年级 |
|
学校考核得分 |
|
||||
专业技术 职务 (学科) |
|
电话 |
|
是否参加过“回炉提升”培训 |
|
||||
公开课、讲座、 交流经历 |
|
||||||||
何时何地曾获何种荣誉称号 |
|
||||||||
科研成果情况(论文、课题、案例) |
|||||||||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级别 |
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中的排序 |
||||||
|
|
|
|
||||||
工作实绩 (字数不限,宋体,小四号打印) |
|||||||||
|
|||||||||
学校推荐理由(宋体,小四号打印) |
|||||||||
日期: (盖章): |
奉贤区教育学院
2024年10月
教育培训管理中心
2024年10月09日
第7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通知
★温馨提示:
1.因学院车位有限,暂无法对外提供停车车位,来院参加研修活动的老师,务请绿色出行。请学校领导对参加培训的老师及时通知到位。感谢配合支持!
2.学院是上海市无烟单位,请勿在校园内吸烟。
3.饮水请自带茶杯,喝饮料的老师扔水瓶时请注意干湿垃圾分类,没有喝完的水瓶请带走。
通知一:
心理通知
内容:高中学段心理课堂研讨活动
执教:奉贤中学曹阿娟 《我的那束光》
时间:2024年10月18日13:00
对象:区高中学段专兼职心理教师
地点:奉贤中学Y528(录播教室)
联系人:谢怀萍 15900746188
吴明霞 15921428684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
通知二:
10月儿童瑜伽指导教师活动通知
各相关学校:
奉贤区教育学院遴选了区内部分优秀幼儿教师,担任“儿童瑜伽”指导教师,为区家教中心儿童瑜伽活动提供相关指导。现将10月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时间 |
学校 |
姓名 |
活动地点 |
10月9日(周三)下午3:00-4:00 |
合欢幼儿园 |
王叶晟 |
奉贤区教育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服务中心(二楼公共空间) |
蓝湾幼儿园 |
沈佳夷 |
||
10月11日(周五)下午1:30-2:30 |
秦塘幼儿园 |
潘巧英 |
|
毓美幼儿园 |
李月红 |
||
10月16日(周三)下午3:00-4:00 |
上外奉幼 |
邢 悦 |
|
金蔷薇幼儿园 |
陈云洁 |
||
10月30日(周三)下午3:00-4:00 |
金贝幼儿园 |
胡 萍 |
|
青村幼儿园 |
钱梦宇 |
联系人:潘姿屹 13122278261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8日
通知三:
关于区级重点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与学段研讨活动的通知
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科研室: 胡丹
为贯彻落实区域“新成长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区级重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指导, 促进校际科研成果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助推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和科研品质提升,特举行《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研究》(钱桥学校)和《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新寺学校)的区级重点课题中期成果交流与学段研讨活动。
一、活动主题
“大概念”统摄 助力单元教学实践
二、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16日(周三)下午12:50-15:30
三、活动地点
奉贤区新寺学校(奉贤区柘林镇新寺社区新北路166号)
四、出席人员
1.新寺学校和钱桥学校科研分管领导和课题组核心成员;
2.本学段科研室负责人和“科研种子”教师(见附件名单)。
五、活动议程
(一)签到时间:12:50
(二)课堂展示:13:00-13:40
学科 |
课题 |
执教 |
上课地点 |
音乐课 |
《旋律校园——AI辅助校园歌曲创作》 |
范利华 |
综合楼4楼多功能厅 |
(三)大会交流和研讨:13:50-15:30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
13:50——14:50 |
课题成果汇报交流 |
综合楼4楼多功能厅 |
|
1 |
范利华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
|
2 |
王丰俭 |
《学科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研究》 |
|
14:50—15:30 |
学段研讨与互动交流 |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9日
附件:九年一贯制学校科研主任或副主任(科研室负责人)和青年教师科研骨干代表(“种子计划”)培养名单
序号 |
学校 |
科研主任或副主任 |
科研骨干代表(科研种子) |
备注 |
1 |
阳光学校 |
朱小燕 |
赵蓓 |
|
2 |
华亭学校 |
王晓君 |
许晶晶 |
|
3 |
新寺学校 |
王佳 |
沈霞 |
|
4 |
胡桥学校 |
朱燕群 |
夏晨 |
|
5 |
柘林学校 |
曹聪 |
曹聪 |
|
6 |
庄行学校 |
张建良 |
华羽 |
|
7 |
邬桥学校 |
纪文琴 |
翁佳 |
|
8 |
西渡学校 |
夏艺 |
褚桑 |
|
9 |
齐贤学校 |
张振明 |
胡丹 |
|
10 |
上大附校 |
刘璠 |
褚雨清 |
|
11 |
弘文学校 |
冯霞 |
冯霞 |
|
12 |
平安学校 |
王振明 |
刘杰 |
|
13 |
邵厂学校 |
吴晓栋 |
李雨婷 |
|
14 |
三官堂学校 |
仲敏 |
瞿雨薇 |
|
15 |
钱桥学校 |
钱文斌 |
史超 |
|
16 |
泰日学校 |
金琳 |
裴方萍 |
|
17 |
五四学校 |
张雪雯 |
陶洁 |
|
18 |
星火学校 |
龚鹏程 |
朱晏洁 |
|
19 |
肇文·塘外联合学校 |
陈 英 |
唐春燕 |
|
20 |
奉贤世外(博华校区) |
昌盈盈 |
李艳玉 |
|
21 |
世外临港学校 |
闫丽 |
/ |
|
通知四:
奉贤科研团队工作坊(量表类关系研究)培训通知
时间:10月17日(周四) 下午13:30——16:00
地点:教育学院家教新中心二楼大讲堂
对象:
序号 |
单位 |
姓名 |
1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张怡菁 |
2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夏 旖 |
3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潘姿屹 |
4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戴嘉俊 |
5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谢怀萍 |
6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陈越阳 |
7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刘亚梅 |
8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林保全 |
9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褚克斌 |
10 |
上海市奉贤中学 |
张 莉 |
11 |
奉贤区曙光中学 |
朱 祎 |
12 |
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 |
伍文林 |
13 |
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
孙 鑫 |
14 |
奉贤区庄行学校 |
陈晓凤 |
15 |
奉贤区惠敏学校 |
蒲明惠 |
16 |
奉贤区汇贤中学 |
干懿洁 |
17 |
上外附属奉贤实验小学 |
李沛婷 |
18 |
奉贤区合欢幼儿园 |
袁磊 |
19 |
奉贤区金铃子幼儿园 |
杜骏美 |
20 |
奉贤区青青草幼儿园 |
褚楠 |
21 |
奉贤区阳光幼儿园 |
施萍萍 |
22 |
奉贤区解放路幼儿园 |
倪尤霞 |
23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张美云 |
24 |
奉贤区教育学院 |
朱赛红 |
25 |
奉贤区思齐幼儿园 |
朱丽娜 |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4 年10 月9日
通知五:
关于2024年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结题通知
根据《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十四五”实验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将于下半年开展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将于11月上旬开展结题论证活动。此次活动对象为2022年立项的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及少数2019-2021年立项但未及时结题的课题。
课题情况如下:
序号 |
课题 负责人 |
单位 |
课题名称 |
1 |
金爱群 |
奉城第二中学 |
全员导师制视角下初中“私人定制”式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 |
2 |
朱丽娜 |
思齐幼儿园 |
基于新媒体技术家校社协同共育“礼悦贤娃”的实践研究 |
3 |
何春秀 |
奉贤中学附属小学 |
“全员导师制”背景下新建学校构建家校共育机制的实践研究 |
4 |
胡爱花 |
明德外国语小学 |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家校互动模式重构家长学校的研究 |
5 |
王振明 |
平安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家校社协同共育学生道德修养的实践研究 |
6 |
顾 梅 |
华亭学校 |
九年一贯制学校家长阶梯型成长家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
7 |
李 丹 |
奉贤中学 |
“虑而不焦”寄宿制高中缓解家长养育焦虑的研究 |
8 |
高 凡 |
解放路小学 |
家校合作视域下二孩家庭中大孩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 |
注:如有未结题的市家教课题,但不在名单内的。请课题负责人尽快与教发中心张怡菁老师联系。
一、结题论证活动需提供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表(附件1)
2.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附件。
3.若不能按预期计划完成课题须填写“课题事项变更申请表”(见附件2),说明延期原因及时间,一般最多延期一年。
注意:若有特殊情况无法继续研究的须写“课题终止申请报告”,说明课题终止的原因,并经管理小组审批同意。若无故终止课题,课题申报单位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课题。
二、交送方法
请课题负责人于11月1日前将上述涉及到的材料以电子稿形式打包发送至邮箱jiajiaozhongxin515@126.com。文件夹名为学校+课题负责人。
三、结题评定
提交材料后,教发中心将组织开展结题论证活动,并将结题材料报送市里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准予结题并颁发结题证书。
联系人:张怡菁 15000575052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4.10.8
附件1
课题编号:
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课题结题申请表
课题名称 |
|
|||||||
课题负责人 |
|
课题立项时间 |
|
|||||
工作单位 |
|
邮编 |
|
|||||
联系地址 |
|
电话 |
|
|||||
手机 |
|
电子邮箱 |
|
|||||
课题成果内容概要(包括成果的价值,推进的情况,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否解决课题提出的关键问题及产生的实效等,500字)
|
||||||||
单位 意见 |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
区县 意见 |
区教研员签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上海市家庭教育课题事项变更申请表
课题名称 |
|
||
课题负责人 |
|
工作单位 |
|
联系电话 |
|
课题编号 |
|
立项时间 |
|
原完成时间 |
|
负责人邮箱 |
|
||
变更内容: □变更课题负责人 □变更课题单位 □改变课题名称 □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延期半年 □延期一年 □申请中止课题 □变更课题组重要成员 □其他 |
|||
将原事项改为:(填写新的课题负责人、结题时间等)
|
|||
变更详细说明:
负责人单位意见(签章) 年 月 日 |
|||
课题负责人变更填写 |
课题单位变更填写 |
||
原课题负责人意见:
签章 现课题负责人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
原课题负责单位意见:
签章 现课题负责单位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
||
课题所在区管理部门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
变更申请以收到管理部门的回复为准。请注意查看电子邮箱。
通知六:
2024年奉贤区职初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活动通知
时 间:10月17日(周四)下午13:30—15:00
内 容: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朱静妍、王诗婕
地 点:区教育学院致用楼(4号楼)多功能厅(菜场路1132号)
参加对象:1.2024区职初班主任培训班学员(见附件1);
2.2024区少先队辅导员专业能力提高班学员(见附件2);
3.区第四届班主任中心组联盟成员(见附件3)。
备 注:1.请各学校通知以下学员提前5分钟签到;
2.职初由第三小组负责。请组长安排好签到、信息稿、拍照等相关负责老师;
3.请绿色出行。
奉贤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4年10月8日
附件1:2024区职初班主任培训班学员名单
附件2:2024区少先队辅导员专业能力提高班学员名单
附件3:区第四届班主任中心组联盟成员名单
附件1:2024区职初班主任培训班学员名单
第一小组组长:思言小学 蒋缘
恒贤小学 陈馨柳 教院附小 朱懿行 育贤小学 倪晓怡 古华小学 汪亦佳
明德外小 吴憬悦 江海一小 陈鑫焱 奉中附小 夏天一 西渡小学 何昕钰
育秀小学 余佳懿 实验小学 王丹萍 解放路小学 唐韫琪 邬桥学校 孙玮婷
第二小组组长:肖塘小学 顾小英
青村小学 沙瑾 奉城二小 陈蝶儿 洪庙小学 唐伟冲 古华小学 顾怡
四团小学 张杨阳 奉浦小学 沈彤 上外附小 屠梦婷 上师大附小 李陈美慧
奉城一小 陆思佳 柘林学校 徐洋 柘林学校 孙冬 泰日学校 洪依然
第三小组组长:崇实中学 唐亦婕
实验中学 张璐旻 汇贤中学 邹艺凡 汇贤中学 陈懿 育秀中学 许沁
奉浦中学 王依雯 奉浦中学 张晓尧 青村中学 刘艳珊 青溪中学 胡佳雯
第四小组组长:上外附中 张易安
尚同中学 吴颖琳 奉中附属初中 钱乐 育秀中学 沈顾佳 待问中学 吴欣兰
上师大附中 王思琪 奉中附属南中 陈嫚 西渡学校 黄芸 惠敏学校 顾书清
肇文学校 周梦婷
第五小组组长:华亭学校 夏莹
齐贤学校 朱静妍 钱桥学校 屠诗静 星火学校 姚梦婷 三官堂学校 王翔韵
新寺学校 王英蕾 平安学校 张佳雯 庄行学校 顾乐婧 少体校 金哲祎
世外临港 杨凡 华二临港 张鹏 阳光外国语 金妍
第六小组组长:曙光中学 李芷薇
致远高中 朱丹彤 致远高中 周萧鹏 致远高中 鲁佳佳 景秀高中 罗城
博华双语 吴贤银 上师大四附中 何王珂珂 奉贤中专 彭璐帆 奉贤开大 张敏
附件2:2024区少先队辅导员专业能力提高班学员名单
第一组
★徐丹红 邵厂学校 许蕴 育贤小学 王伊敏 青溪中学 张思嫣 泰日学校
莫婷婷 明德外国语 冯悦 金汇学校 顾玲娜 星火学校 章磊 南桥中学
路青睐 星火学校 沈雨嘉 四团小学 吴佳 邵厂学校 钟秀兰 师大附小
第二组
★周丽萍 塘外小学 ★龚旖宁 实验小学 张紫怡 实验小学 夏晓霞 奉中附小殷梦芸 恒贤小学 俞玥 汇贤中学 沈晓怡 上外附中 张雨婷 西渡学校
陈玮祎 肖塘中学 沈秦 尚同中学
第三组
★夏一凡 待问中学 卫思羽 上外附小 李娜 上外附小 肖紫云 泰日学校
李思佳 柘林学校 王康宁 奉浦小学 钱婧瑜 钱桥学校 张春阳 五四学校
胡春燕 邬桥学校 范璐芸 待问中学 廖新颖 奉城一小 赵诗慧 奉城一小
石思怡 肖塘小学
第四组
★卫晨菲 弘文学校 吴雨薇 庄行学校 王诗婕 齐贤学校 王冉冉 华亭学校
张萌 齐贤学校 董洁菲 奉教院附小 徐瑆 头桥小学 朱倩芸 洪庙中学
金雪婷 思言小学 翁岚佳 三官堂学校 邵立玲奉浦中学 张少婷 奉城二中
温玲 新寺学校
第五组
★张卢笑 古华中学 盛颂玮 江海一小 张伟媛 奉城二小 沈婧文 育秀小学胡晔青 肇文学校 金妍 阳光外国语 兰晶 博华双语 陆艳青 崇实中学屠雨佳 奉中附中 王南 临港外国语 诸秋华 奉浦中学 李心雨 解放路小学
蔡晓春 临港外国语
第六组
★傅涵笑 师大附中 王佳丽 四团中学 陈秀华 洪庙小学 管燕婷 育秀中学赵凯 西渡小学 赵珺 师大附中 陆伊哲 青村中学 陈璐 惠敏学校
黄思敏 惠敏学校 张雨翀 古华小学 王晓芳 平安学校 耿艳飞 胡桥学校
蒋可人 明德·青村联合小学(青村校区)
附件3:区第四届班主任中心组联盟成员名单
学 校 |
姓 名 |
学 校 |
姓 名 |
崇实中学 |
李薇 |
邬桥学校 |
刘子溱 |
青溪中学 |
邹丽娜 |
曙光中学 |
朱瑨怡 |
崇实中学 |
卫静仪 |
景秀高中 |
刘玲玲 |
汇贤中学 |
杨海燕 |
待问中学 |
陈美娜 |
奉中附属南中 |
陆剑舞 |
|
|
艺术辅导员学期工作会议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含中专):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全区艺术教育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同时做好八艺展赛事的准备工作,现决定召开学期工作布置会议。
参加对象: 各校艺术辅导员(多校区的请共同参加)
会议时间: 2024年10月17日(周四下午) 14:00----16:00
会议地点: 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5号楼5303会议室 (地址:东方美谷大道 6258 号)。
“阳光天使杯”2024年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
奉贤区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拟定于2024年9-12月期间举办“2024年‘阳光天使杯’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组织机构 韩玉婵、胡丹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书画分中心(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
协办单位:上海国韵实业有限公司
二、活动主题
本届比赛以“为中国喝彩”为主题,迎接伟大祖国建国75周年,展现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牢记使命,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愉悦身心,彰显活力,健全人格,在艺术滋养浸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艺术作品为载体,不断提升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活动规则
1.项目
本次展览设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4个项目。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设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
篆刻设小学组、中学组。
注:幼儿组的绘画、书法和工艺美术项目,需自行上传作品参赛,不通过区级收件。具体参赛要求及上传通道等请查看微信公众号:sunny阳光天使
2.内容
表现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体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儿童特点。
3.规格
绘画: 画种不限、绘画材料不限,限平面表现形式。
国画:69×46cm或69×69cm; 版画:纸张为50×70cm,其中画面为4开;
其他画种均为4开(40×60cm)。
书法、篆刻:尺寸均为四尺直幅对开宣纸(35×138 cm)。对联请写在一张纸上。
以上作品均无须装裱。
工艺美术:平面作品为4开(40×60cm),
立体作品(长、宽、高)不超过30×30×50cm,
冲印7寸照片参加评选(17.78×12.7cm),照片为白色背景。
4.要求
1)参赛作品须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原创作品。每件作品的作者和指导教师均为一名;每位作者在绘画、书法、篆刻和工艺美术的同一项目中不得重复参赛。
2)超过规定尺幅的或参加过评奖和展出的作品,不得参加。书法和篆刻作品上不得代写题签和落款。
3)倡导写生和想象创作,谢绝临摹,严禁抄袭。抄袭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指导教师其当年和第二年的辅导参赛资格。
四、参赛方式
1.指导教师请登录“上海学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10月8日上传通道开启),上传学生作品,并将打印系统生成的二维码作品表格用固体胶粘贴于作品背面,勿忘作者本人签名。书法篆刻作品请在正面落款旁用铅笔标注:“区号+项目+组别+编号”(例:14sc888)
2.部分获市级奖的学生将进行现场展示与测试活动,参加的学生需凭学籍卡、电子学生证或身份证入场。
五、收稿时间
截稿日期:2024年 10月14日
交稿地点:奉贤区海之花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方美谷大道6258号)五号楼底楼前台工作日8:30~16:30
联系人:陈老师 18017413260
*以学校为单位统一送稿,参赛作品汇总表打印纸质版盖章后随作品一同上交,电子版汇总表发至邮箱:fxqqsnshy@sina.com
*各校请严格按照指定时间地点送交作品,逾期不收,所有作品一律不予退稿。
六、奖项设置及颁奖
1.作品分项目和组别设区级一、二、三等奖,获市级一等奖的作品不退稿,由上海学生美术馆收藏。
2.学生作品获市级一、二等奖的指导教师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作品印制成专题画册赠送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
3.市科艺中心举办2024年“阳光天使杯”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并进行颁奖活动。
七、其他
1.“阳光天使杯”2024年上海市学生艺术作品展组委会保留对展赛活动的解释权。
2.组委会对获奖作品有权在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包括印制光盘、编辑画册或用于展览、宣传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2024年9月
学校名称: |
公章盖章处: |
||||||
项目 |
组别 |
编号(按系统自动生成) |
作品名 |
学生姓名 |
班级 |
指导教师 |
联系电话 |
例:H(绘画) |
S(中学) |
xxx |
xxx |
xxx |
xxx |
xxx |
x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送交日期:2024年10月x日 送交人:xxx 联系电话:xxx 合计件数:xx件(其中绘画x件、书法x件等...) |
|||||||
关于组织参加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的通知
各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周丽军
为提高少年儿童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同时融入 STEM 教育理念和人工智能启蒙课程设置方式、师资培养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少年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土壤和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觉醒、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生成与发展;以编程驱动发展,让科技创造未来,为广大少年儿童成长赋能。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共同举办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原酷创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报名工作市级通知(附件一)转发各校,请仔细阅读并注意以下工作提示:
1.本次活动的参加对象为本市在读小学生。
2.活动中个人项目通过“上海校外活动 ”公众号线上乐创活动专区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前。
3.活动中团体项目由参赛学校统一汇总后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提交报名表汇总表,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前。
l 报名邮箱:1017476100@qq.com
l 区联系人:瞿双,联系电话:18916701221
附件一:关于举办2024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通知
附件二:活动动员会及相关培训须知
附件三:小学团体组报名表
附件四:活动规则
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2024年10月9日
附件一:
关于举办2024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通知
一、参加对象
本市在读小学生。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协办单位:上海市儿童基金会
承办单位: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海校外宝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活动要求、内容、流程
(一)活动要求
本活动为公益性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器材不限种类和品牌,需符合对应项目规则的规格参数。
(二)活动内容
结合活动主题参与活动的学生及其团队需通过创造和动手体验拼搭,图形化编程、计算行驶路程、算力构思等手控或遥控、团队合作来完成挑战任务,还需介绍本队的创新思路,编程想法及创意设计。
小学低年级个人项目:“智慧城市 ”、“无处不在的科学 ”,1-3年级,详见附件不同项目规则。
小学高年级个人项目:“智慧城市 ”、“无处不在的科学 ”,4-5年级,详见附件规则。
小学低年级团体组项目:“智慧救援 ”、“深海潜思 ·探索 ”、“智启美好未 来 ”、“运动会闭幕式 ”、“ 闪电追风车接力赛 ”,1-3年级,每队2-6名学生, 详见附件不同项目规则。
小学高年级团体组项目:择机而“动 ”、“深海潜思 · 挑战 ”、“运动会闭幕式 ”“ 闪电追风车接力赛 ”、“智启美好未来 ”,3-5年级,每队2-6名学生, 详见附件不同项目规则。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活动一览表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1 |
《智慧城市》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个人 |
初评—终评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
2 |
《无处不在的科学》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个人 |
初评—终评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
3 |
《智慧救援》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4 |
《深海潜思 ·探索》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5 |
《智启美好未来》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6 |
《运动会闭幕式》 |
小学低年级 (1-2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7 |
《闪电追风车接力赛》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8 |
《择机而“动 ”》 |
小学高年级 (3-5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9 |
《闪电追风车接力赛》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10 |
《深海潜思 ·挑战》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11 |
《智启美好未来》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12 |
《运动会闭幕式》 |
小学高年级 (3-5 年级) |
团体 |
终评 |
3、活动流程
1)2024 年 9 月中旬下发活动通知和规则
2)2024 年 9 月下旬左右召开本次活动动员会及相关培训。(具体时间以动员会通知为准)
3)活动时间:2024 年 12 月中下旬(暂定)
四、报名办法
1、小学个人组通过“上海校外活动 ”公众号线上乐创活动专区报名,填写报名信息并上传海选作品(录制 1 段 2 分钟以内的机器人完成任务的视频,结合不同项目),参与线上海选,筛选出入围选手参加市级总展示,报名截止 时间为 2024 年 11 月 15 日前。详情活动动员会当天告知,具体评选要求和规 则详见线上活动专区相关说明。
2、小学低年级团体组和小学高年级团体组由各学校汇总本校报名表后, 将报名表( 附件三 )交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机器人项目负责教师,报名截止时间为 2024 年 11 月 29 日前。
3、市级联系人:仓铁肩、 朱晓乐、徐莉娜,联系电话:13651868422、13564301717、13701905902。
五、评审标准与办法
2024 年上海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乐创幼儿组和小学组的创新挑 战项目,不同组别的成绩分别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符合创意主题思想,第 二部分创意设计制作,第三部分作品任务完成度,第四部分理解、表达、问辩 能力等口述介绍作品的思路想法。 (详见每个项目的具体规则和评分标准)
六、奖项设置
各组别一等奖数占报名队伍数的 10%,二等奖占 20%,三等奖占40%,优秀 奖占 30%。
附件二: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动员会及相关培训须知
各校分管老师如需报名参加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动员会及相关培训,请扫小学组的钉钉群码,具体动员会召开时间会在钉钉群内另行通知,同时也可以在钉钉群内与活动对接老师咨询本次活动相关事宜。
小学组活动动员会及培训对接群
活动办公室联系人:仓铁肩、 朱晓乐 、徐莉娜
联系电话:13651868422、13564301717、13701905902
附件三: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小学团体组报名表
区: |
|
学校: |
|
带队教师: |
|
联系方式: |
|
参与项目: |
|
||
参与组别: |
( )低年级团体组 ( )高年级团体组 |
队伍名称: |
|
队员 1: |
|
学籍号: |
|
队员 2: |
|
学籍号: |
|
队员 3: |
|
学籍号: |
|
队员 4: |
|
学籍号: |
|
队员 5: |
|
学籍号: |
|
参与项目: |
|
||
参与组别: |
( )低年级团体组 ( )高年级团体组 |
队伍名称: |
|
队员 1: |
|
学籍号: |
|
队员 2: |
|
学籍号: |
|
队员 3: |
|
学籍号: |
|
队员 4: |
|
学籍号: |
|
队员 5: |
|
学籍号: |
|
附件四:
2024 年上海市少年儿童乐创挑战系列活动规则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1 |
《智慧城市》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个人 |
初评—终评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一、小学低年级组
初选挑战形式:
录制一段 2 分钟以内的关于智慧城市机器人介绍视频。
参加方法:
小选手根据要求录制一段视频,在线进行初选。
赛题解读:
参赛选手围绕创意赛规定的主题“智慧城市 ”制作一个机器人,并介绍机器人。 挑战要求:
1.首先在视频开头有一个自我介绍,包含但不限于姓名,年级,年龄。
2.自我介绍后,介绍机器人能为城市做那些事情。解决城市那些问题,并演示 出来。
3.机器人投掷完成后需将摄像头俯视骰子,并能直接看到卷尺的刻度。 4.视频时长不得超过 2 分钟。
机器人规格:
尺寸:长 x 宽 x 高≤40cm x40cm x40cm;
重量:无要求;
动力:电源类型不限,输出电压<12V;
结构:不得使用铆钉、胶水、胶带等辅助连接材料、
计分方法:
工作得分(50 分) |
表达操作(35) |
能否解决城市 问题(15) |
||
创意部分 |
设计制作 |
机器人讲解 |
动作展示 |
15 分 |
30 分 |
20 分 |
25 分 |
10 分 |
总挑战形式:
线下挑战,小选手设计机器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参加方法:
小选手通过编程在线下完成操控任务以及自动任务。
赛题解读:
小选手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在挑战现场以工程任务的形式探索和创作机器人来 完成社区管理、垃圾分类和智轨交通等任务,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设和运营智慧 城市。
挑战要求:
场地上分布有颜色不同的任务区域,机器人需从出发区出发,完成对应的任务, 并在挑战结束前从出发区自动程序回到红色的抵达区域内。
在整个挑战中,机器人需要以遥控器操作的方式完成社区管理和垃圾分类两个 任务。然后遥控机器人返回出发区,完成智慧交通的自动任务。每完成一个任 务即可获得相应任务的分数。
机器人规格:
项目 |
要求 |
数量 |
每个选手限用一台机器人。 |
规格 |
挑战开始前机器人长宽高不超过 300mm*300mm*300mm(垂直投影,不 得超出启动区),比赛开始后可自由伸展。 |
控制器 |
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个控制器,控制器需为无塑料外壳的电路板, 控制器端口总数不少于 12 个。 |
传感器 |
机器人允许使用的传感器类型不限,数量仅限 2 个。不得使用循迹卡 等集成式传感器。 |
电机 |
电机使用数量不得超过 4 个,单个电机最高转速不超过 400RPM。单 个电机只能驱动单个着地的轮子。 |
驱动轮 |
机器人用于着地的轮子(含胎皮)直径不得大于 80mm。 |
结构 |
机器人必需使用仿螺栓或螺栓结构组装搭建(小学低年级组不限制该 要求),不得使用 3D 打印件,可以使用皮筋,履带等其他辅助材料。 |
电池 |
每台机器人电源类型不限,但最大输出电压不得超过 12V。 |
检录 |
小选手第一轮进场前,各参与队伍可使用自备的器材自行设计和构建 机器人,机器人可于活动前制作完成但必须符合“机器人规范 ”中的 各项要求。小选手应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整改进, 由裁判确认 无误后方可参加挑战。 |
计分方法:
根据实际任务完成度获得不同分值
任务名称 |
分值 |
说明 |
社区管理 |
10分/个 |
方块脱离放置装置 |
垃圾分类 |
20分/个 |
垃圾块位于黄色和蓝色区域内 |
40分/个 |
垃圾块位于黄色和蓝色收集装置 上 方 |
|
30分/个 |
垃圾块位于红色和绿色区域内 |
|
50分/个 |
垃圾块位于红色和绿色收集装置 上 方 |
|
智慧交通 |
20分/个 |
机器人投影位置通过黄色标记点位 |
50分 |
机器人停泊位置完全进入 |
|
重置次数 |
-20 分/ 次 |
机器人重置次数 |
误启动 |
-20分 |
裁判才发出开始信号前启动 |
比赛用时(0.1 秒) |
||
剩余时间分(机器人完成各组别应完成的全部任务) |
分数计算:
1.最终得分 =挑战任务分+迷宫任务时间分
2.每人先后有两次挑战机会,分为第一轮和第二轮;
某一组别的全部挑战结束后,按参与队伍的总分进行排名。如果出现局部持平, 按以下顺序破平:
(1)某一单场得分高者在先;
(2)两轮总用时少者在先;
(3)重置次数少者在先。
场地描述:
(一)场地图和道具
场地图采用彩色喷绘布,尺寸为 2700mm×1200mm,如下图 1 所示。 挑战现场, 场地地图铺在地面上,场地需平整,不出现场地褶皱等情况。
图 1:场地图
1. 出发区:地图中央蓝色正方形为出发区( 自动任务和遥控任务共用一个出 发区域),含边线在内尺寸 300mm*300mm。
2. 抵达区:地图右下角红色区域为抵达区域,含边线在内尺寸为 300mm*300mm。
3.道路区:右侧黑白区域为城市规划道路区( 自动区域),黑线区域范围
1200mm*1500mm,规则发布后会随机选取 2-5 个道路交点贴黄色标记(标记 点数量与参与组别相关)。轨迹线为 30± 1mm 宽的黑线。
4.智慧社区:尺寸 600mm*1200mm。在智慧社区内,四个方形白色区域有不
同的垃圾处理装置(如图 2 所示)用来放置垃圾块。 垃圾块:彩色木制方
块,尺寸 30mm*30mm*30mm。
图 2:四种垃圾处理装置的样式
智慧社区内深紫色区域放有围栏装置(270mm*440mm)(如图 3 所示)。机器人 可以在围栏下方将垃圾块击打至分类区的收集装置内。
图 3:围栏装置示意图
5.隔离区:尺寸为 300mm*1200mm。隔离区及分类区禁止携带垃圾块的机器人 驶入隔离区完成对应任务(小低组除外)。
6.分类区:地图最左侧区域为分类区,有四个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绿且长 宽为 300mm*300mm 的回收区。不同回收区对应放置 4 个收集装置,机器人需将 垃圾块投放至对应颜色的分类区。
评分表:
任务名称 |
分值 |
说明 |
第一轮 |
第二轮 |
社区管理 |
10分/个 |
方块脱离放置装置 |
|
|
垃圾分类 |
20分/个 |
垃圾块位于黄色和蓝色区域内 |
|
|
40分/个 |
垃 圾 块 位 于 黄 色 和蓝 色收 集 装 置上方 |
|
|
|
30分/个 |
垃圾块位于红色和绿色区域内 |
|
|
|
50分/个 |
垃 圾 块 位 于 红 色 和 绿 色收 集 装 置上方 |
|
|
|
智慧交通 |
20分/个 |
机器人投影位置通过黄色标记点位 |
|
|
50分 |
机器人停泊位置完全进入 |
|
|
|
重置次数 |
-20 分/ 次 |
机器人重置次数 |
|
|
误启动 |
-20分 |
裁判才发出开始信号前启动 |
|
|
比赛用时(0.1 秒) |
|
|
||
剩余时间分(机器人完成各组别应完成的全部任务) |
|
|
||
各单场得分 |
|
|
||
比赛总得分(各单场得分之和) |
|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二、小学高年级组 初选挑战形式:
录制一段 2 分钟以内的关于智慧城市机器人介绍视频。
参加方法:
小选手根据要求录制一段视频,在线进行初选。
赛题解读:
小选手围绕创意赛规定的主题“智慧城市 ”制作一个机器人,并介绍机器人 挑战要求:
1.首先在视频开头有一个自我介绍,包含但不限于姓名,年级,年龄。
2. 自我介绍后,介绍机器人能为城市做那些事情。解决城市那些问题,并演示 出来。
3.机器人投掷完成后需将摄像头俯视骰子,并能直接看到卷尺的刻度。 4.视频时长不得超过 2 分钟。
机器人规格:
尺寸:长 x 宽 x 高≤40cm x40cm x40cm;
重量:无要求;
动力:电源类型不限,输出电压<12V;
结构:不得使用铆钉、胶水、胶带等辅助连接材料
计分方法:
工作得分(50 分) |
表达操作(35) |
能否解决城市 问题(15) |
||
创意部分 |
设计制作 |
机器人讲解 |
动作展示 |
15 分 |
30 分 |
20 分 |
25 分 |
10 分 |
总挑战形式:
线下挑战,选手设计机器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参加方法:
小选手通过编程在线下完成操控任务以及自动任务。
赛题解读:
小选手以智慧城市为主题,在挑战现场以工程任务的形式探索和创作机器人来 完成社区管理、垃圾分类和智轨交通等任务,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设和运营智慧 城市。
挑战要求:
场地上分布有颜色不同的任务区域,机器人需从出发区出发,完成对应的任务, 并在挑战结束前从出发区自动程序回到红色的抵达区域内。
在整个挑战中,机器人需要以遥控器操作的方式完成社区管理和垃圾分类两个 任务。然后遥控机器人返回出发区,完成智慧交通的自动任务。每完成一个任 务即可获得相应任务的分数。
机器人规格:
项目 |
要求 |
数量 |
每个选手限用一台机器人。 |
规格 |
挑战开始前机器人长宽高不超过 300mm*300mm*300mm(垂直投影不得超出 启动区),挑战开始后可自由伸展。 |
控制器 |
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个控制器,控制器需为无塑料外壳的电路板,控制 器端口总数不少于 12 个。 |
传感器 |
机器人允许使用的传感器类型不限,数量仅限 2 个。不得使用循迹卡等集 成式传感器。 |
电机 |
电机使用数量不得超过 8 个,单个电机最高转速不超过 400RPM。单个电机 只能驱动单个着地的轮子。 |
驱动轮 |
机器人用于着地的轮子(含胎皮)直径不得大于 80mm。 |
结构 |
机器人必需使用仿螺栓或螺栓结构组装搭建(小学低年级组不限制该要求) 不得使用 3D 打印件,可以使用皮筋,履带等其他辅 助材料。 |
电池 |
每台机器人电源类型不限,但最大输出电压不得超过 12V。 |
检录 |
选手第一轮进场前,各小选手可使用自备的器材自行设计和构建机器人,机 器人可于赛挑战前制作完成但必须符合“器材及机器人 规范 ”中的各项要 求。选手应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整改进,由裁判确认无误后方可参加 挑战。 |
计分方法:
根据实际任务完成度获得不同分值
任务名称 |
分值 |
说明 |
社区管理 |
10分/个 |
方块脱离放置装置 |
垃圾分类 |
20分/个 |
垃圾块位于黄色和蓝色区域内 |
40分/个 |
垃圾块位于黄色和蓝色收集装置上方 |
|
30分/个 |
垃圾块位于红色和绿色区域内 |
|
50分/个 |
垃圾块位于红色和绿色收集装置上 方 |
|
智慧交通 |
20分/个 |
机器人投影位置通过黄色标记点位 |
50分 |
机器人停泊位置完全进入 |
|
重置次数 |
-20 分/次 |
机器人重置次数 |
误启动 |
-20分 |
裁判才发出开始信号前启动 |
比赛用时(0.1 秒) |
||
剩余时间分(机器人完成各组别应完成的全部任务) |
分数计算:
1.最终得分 =挑战任务分+迷宫任务时间分
2.每人先后有两次比赛机会,分为第一轮和第二轮;
某一组别的全部挑战结束后,按参与队的总分进行排名。如果出现局部持平, 按以下顺序破平:
(1)某一单场得分高者在先;
(2)两轮总用时少者在先;
(3)重置次数少者在先。
场地描述:
(一)场地图和道具
场地图采用彩色喷绘布,尺寸为 2700mm×1200mm,如下图 1 所示。 比赛现场, 场地地图铺在地面上,组委会会尽力保证场地的平整度,但不排除场地褶皱等情况。
图 1:场地图
1. 出发区:地图中央蓝色正方形为出发区( 自动任务和遥控任务共用一个出 发区域),含边线在内尺寸 300mm*300mm。
2. 抵达区:地图右下角红色区域为抵达区域,含边线在内尺寸为
300mm*300mm。
3. 道路区:右侧黑白区域为城市规划道路区( 自动区域),黑线区域范围为 1200mm*1500mm,规则发布后会随机选取 2-5 个道路交点贴黄色标记(标 记点数量与参与组别相关)。轨迹线为 30± 1mm 宽的黑线。
4. 智慧社区:尺寸 600mm*1200mm。在智慧社区内,四个方形白色区域有不 同的垃圾处理装置(如图 2 所示)用来放置垃圾块。 垃圾块:彩色木制 方块,尺寸 30mm*30mm*30mm。
图 2:四种垃圾处理装置的样式
智慧社区内深紫色区域放有围栏装置(270mm*440mm)(如图 3 所示)。机器
人可以在围栏下方将垃圾块击打至分类区的收集装置内。
图3:围栏装置示意图
5.隔离区:尺寸为 300mm*1200mm。隔离区及分类区禁止携带垃圾块的机器人 驶入隔离区完成对应任务(小低组除外)。
6.分类区:地图最左侧区域为分类区,有四个颜色分别为红、黄、 蓝、绿且 长宽为 300mm*300mm 的回收区。不同回收区对应放置 4 个收集装置,机器人需将垃
圾块投放至对应颜色的分类区。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2 |
《无处不在的科学》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个人 |
初评—终评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一、小学低年级组 参加方法:
1. 初评:上传符合要求的视频影像。
2. 终评:制作展板并进行现场答辩。
挑战形式:
1. 初评: 小选手通过录制视频影像的展现形式,时长3分钟以内,用科学方法和 原创视角诠释主题相关的科学内容。内容不限于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科学实验或社会的科技发展等。
2. 终评:通过初评的小选手将初评的主题内容深化,制作成创意展板在评选现场 展示,陈述时间共5分钟,评委问答3-5分钟。展板内容需包含所诠释主题的相关信 息,逻辑清晰顺畅。如有实物作品模型,请携带到现场进行展示。
赛题解读:
在现代社会,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应 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不仅存在于实验室里,它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自然界的奇观到 技术创新的突破,从社会结构的演变到文化艺术的发展,科学无处不在。
作品要求:
1.初评
1)时长:3分钟以内
2)格式:作品采用MP4格式文件。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576(像素); 或画面比例16:9,分辨率为1280×720(像素)
3)质量:作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声音和画 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作品
配音应采用普通话,音质清晰。
4)原创性:作品中的创意、概念、实验设计和呈现方式应体现出参赛者的
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避免使用通用或广泛流传的素材,确保内容的新颖性和个性 化表达。
5)科学性:作品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现象、数据和解释必须基于可靠的科学 事实和理论。应提供准确的科学信息,避免误导性或不准确的陈述。
6)表达方式:视频应具有清晰的结构,逻辑性强,能够流畅地引导观众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内容。小选手可利用有效的视觉辅助手段(如图表、动画、实物演示等)
来阐述科学概念。
2.终评
1)规格:120cm×120cm 形式如下图所示
*注明:展板为三段式可折叠,展板上的展示形式不限,手绘、打印等均可。眉板 用于展示项目名称,主展板内容清晰明了、图文并茂。
2)质量:图文并茂,简洁大方,整洁美观,特色明显。
3)原创性:作品需要由小选手亲自创作完成,保证原创性。
4)表达方式:作品须表达参赛者的独特理念、阐释科学。
5)答辩评审:小选手将在现场与评审互动,阐述项目与答辩。
6)科普意义: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健康,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 律,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材料要求:
1. 视频拍摄中体现的主题相关材料需自备。
2. 制作展板或创意作品的材料需自备,符合规格,侧重于内容的展示和创意。
场地要求:
1.视频录制的场地自行选择,确保画面背景整洁、美观、无干扰。 2.终评每人现场展示的区域面积为 150cm*150cm 左右。
计分方法:
1. 初评
总计分数为100分,提交作品将根据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审打分。
1)创新性:评审将评估提交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了新颖的想法、 方法或解决方案。(1-20分)
2)科学性:作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客观科学规律。(1-20分)
3)实用性:作品能够解释与生活或科研等实际场景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及可操作性。(1-20分)
4)完成质量:评审将考虑视频的制作和展示质量,评估科学实践能力。内容充分, 提供了实物模型或其他辅助材料来增强展示效果。(1-20分)
5)陈述表达:评审将评估小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小选手是 否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科学概念和原理。表达方式是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易 于观众理解。(1-20分)
2. 终评
总计分数为100分,参与作品将根据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审打分。
1)创新性:评审团将评估参与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了新颖的想 法、方法或解决方案。(1-20分)
2)科学性:作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客观科学规律。(1-20分)
3)实用性:作品能够解释与生活或科研等实际场景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及可操作性。(1-20分)
4)完成质量:评审团将考虑作品的设计、制作和展示质量,评估科学实践能力。 内容充分,可提供一定的实物模型作品。(1-20分)
5)陈述答辩:评审团将评估小选手的口头陈述和答辩能力,包括如何清晰地传达 项目的关键信息、回答评审的问题等。(1-20分)
6)评审说明:针对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根据不同年龄段小选手的认知水 平、技能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差异,使每个组别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展示 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小学低年级组评审重点注重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鼓励 简单实验和观察。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二、小学高年级组 参加方法:
1. 初评:上传符合要求的视频影像。
2. 终评:制作展板并进行现场答辩。
挑战形式:
1. 初评: 小选手通过录制视频影像的展现形式,时长3分钟以内,用科学方法和 原创视角诠释主题相关的科学内容。内容不限于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科学原理、
科学实验或社会的科技发展等。
2. 终评:通过初评的小选手将初评的主题内容深化,制作成创意展板在评选现场 展示,陈述时间共5分钟,评委问答3-5分钟。展板内容需包含所诠释主题的相关信 息,逻辑清晰顺畅。如有实物作品模型,请携带到现场进行展示。
赛题解读:
在现代社会,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应 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科学不仅存在于实验室里,它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自然界的奇观到 技术创新的突破,从社会结构的演变到文化艺术的发展,科学无处不在。
作品要求:
1.初评
1)时长:3分钟以内
2)格式:作品采用MP4格式文件。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576(像素); 或画面比例16:9,分辨率为1280×720(像素)
3)质量:作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声音和画 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作品 配音应采用普通话,音质清晰。
4)原创性:作品中的创意、概念、实验设计和呈现方式应体现出参赛者的
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避免使用通用或广泛流传的素材,确保内容的新颖性和个性 化表达。
5)科学性:作品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现象、数据和解释必须基于可靠的科学 事实和理论。应提供准确的科学信息,避免误导性或不准确的陈述。
6)表达方式:视频应具有清晰的结构,逻辑性强,能够流畅地引导观众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内容。小选手可利用有效的视觉辅助手段(如图表、动画、实物演示等)
来阐述科学概念。
2.终评
1)规格:120cm×120cm 形式如下图所示
*注明:展板为三段式可折叠,展板上的展示形式不限,手绘、打印等均可。眉板 用于展示项目名称,主展板内容清晰明了、图文并茂。
2)质量:图文并茂,简洁大方,整洁美观,特色明显。
3)原创性:作品需要由小选手亲自创作完成,保证原创性。
4)表达方式:作品须表达参赛者的独特理念、阐释科学。
5)答辩评审:小选手将在现场与评审互动,阐述项目与答辩。
6)科普意义: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健康,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 律,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材料要求:
1. 视频拍摄中体现的主题相关材料需自备。
2. 制作展板或创意作品的材料需自备,符合规格,侧重于内容的展示和创意。
场地要求:
1.视频录制的场地自行选择,确保画面背景整洁、美观、无干扰。 2.终评每人现场展示的区域面积为 150cm*150cm 左右。
计分方法:
1. 初评
总计分数为100分,提交作品将根据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审打分。
1)创新性:评审将评估提交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了新颖的想法、 方法或解决方案。(1-20分)
2)科学性:作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客观科学规律。(1-20分)
3)实用性:作品能够解释与生活或科研等实际场景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及可操作性。(1-20分)
4)完成质量:评审将考虑视频的制作和展示质量,评估科学实践能力。内容充分, 提供了实物模型或其他辅助材料来增强展示效果。(1-20分)
5)陈述表达:评审将评估小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的清晰度。小选手是 否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科学概念和原理。表达方式是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易 于观众理解。(1-20分)
3. 终评
总计分数为100分,参与作品将根据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审打分。
1)创新性:评审团将评估参与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了新颖的想 法、方法或解决方案。(1-20分)
2)科学性:作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客观科学规律。(1-20分)
3)实用性:作品能够解释与生活或科研等实际场景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及可操作性。(1-20分)
4)完成质量:评审团将考虑作品的设计、制作和展示质量,评估科学实践能力。 内容充分,可提供一定的实物模型作品。(1-20分)
5)陈述答辩:评审团将评估小选手的口头陈述和答辩能力,包括如何清晰地传达 项目的关键信息、回答评审的问题等。(1-20分)
6)评审说明:针对小学高年级组(4-5年级),根据不同年龄段小选手的认知 水 平、技能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差异,使每个组别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展示 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小学高年级组评审重点强调科学探究的深度和逻辑性,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3 |
《智慧救援》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2 名 学生组成,可有 1 名指 导教师) |
终评 |
挑战形式:
任务挑战
参加方法:
团队通过现场编程完成两轮任务挑战
赛题解读:
每支队伍两位小选手需现场为机器人进行编程。现场提供地图及任务道具,选 手根据地图中的任务点规划路线完成挑战。地图中包含救援区、火灾区、物资 区、泄洪区等区域,程序涉及重复、动作、前进等命令。
挑战要求:
1.小学低年级组每支队伍 2 台机器人。
2.允许使用小颗粒积木、低结构材料对机器人进行改装(如外壳等),改装后
尺寸不超过长 8cm×宽 8cm×高 8cm,以最长点为准。 3.现场编程开始前,机器人控制器内不得有任何程序。
场地描述(附场地图)
1.场地尺寸为长 140cm×宽 100cm(±1%),由 330 个尺寸均为 6cm 的方格组成。 2.场地包含道路救援区、火灾区、物资区、泄洪区各一处,救援营地两处,三 个起点及一个终点。
3.场地中间的河流上分布有三座桥梁,
计分方法:
总分=任务完成分-扣除分(其中:任务完成分为现场小选手通过规定时间内编
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所完成的任务得分。)
指标 |
描述 |
分值 |
车辆启动 |
救援车辆驶离起点且车身垂直投影完全在起点区外。 |
5 分 |
道路救援 |
救援车到达道路救援区“牵引 ”位置静止,然后,“牵 引 ”初始位置的被救援车沿虚线运行至维修厂静止, 且被救援车垂直投影完全在维修厂内。 |
20 分 |
火灾救援 |
车辆到达火灾区由无火口驶入,完成避障标识搜寻, 发现标识贴并静止其上,蜂鸣不少于 2 次。 |
15 分 |
物资分配 |
车辆到达物资区,将物资模型运送至救援营地,且物 资模型垂直投影完全在救援营地绿色区域内视为单次 成功。 |
15 分 |
开闸泄洪 |
辆车辆到达泄洪区,分别静止在红色箭头位置,同时 按箭头方向推动闭合的闸门使其打开。 |
20 分 |
到达终点 |
全部车辆均到达终点静止,垂直投影完全在区域内且 同步完成规定顺序动作。 |
20 分 |
全部车辆均到达终点静止,垂直投影完全在区域内。 |
5 分 |
|
违规 |
比赛任务执行过程中机器人过河未通过桥梁。 |
-10 分/次 |
火灾救援后未通过无火口驶出。 |
-10 分/辆 |
|
时间奖励 |
成功完成全部规定任务且用时少于规定时长。 |
每提前 1 秒+1 分 |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4 |
《深海潜思 ·探 索》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4 名 学生组成,可有 1 名指 导教师) |
终评 |
参加方法:
团队在同一张地图上设计和制作一个智能创新作品,该作品围绕海洋探险主题, 主人公搭乘自动化潜水器探索海洋的奥秘。同时团队需撰写科研报告,记录工 程设计过程,并绘制团队海报共同配合进行项目展示。
赛题解读:以“深海潜思 ”为主题,活动将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海洋的 神秘与壮丽,并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揭示海洋的秘密,推动海洋科学的 发展。通过将海洋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相结合,同学们可以在深 海探险中找到灵感,利用前沿科技手段,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和 海洋环境监测等创新项目。鼓励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合作,将海洋科学与艺术、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结合,探索深海世界的无限可能。团队的创意和努 力将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海洋体验,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互动,让人们更好地 认识海洋、珍惜海洋,并从中获得启发。通过“深海潜思 ”主题活动,我们希 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海洋的热爱与敬畏,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海洋保护与可持续 发展,为未来的海洋探索和研究注入新的动力,开创海洋科学与技术融合的新 篇章。
挑战要求:
1.现场展示的作品应包括:
A 创新项目作品:创新项目作品由团队共同设计与制作,平面尺寸不超94*47.2 厘米,结合彩色场地图纸,使用可编程电子控制器,搭配多种传感器,伺服电 机等,清晰生动的阐述团队所研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B 团队展示海报:团队展示海报需描绘作品创新设计思路和项目研究成果,展示 团队合作与核心理念,尺寸规格为88*123 厘米。
C 团队演示:对设计制作的智能模型展示作品进行展示介绍和操作演示,介绍各 自分工及作品搭建、编程思路,1 位队员负责主介绍与答辩,其他队员负责补充。 D 创新作品项目科研报告(工程笔记本):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作品的工 程设计流程,探究问题及解决办法。
2.制作要求
A 完整作品长宽不超过场地图纸(尺寸 94 cm x 47.2cm),高度不限。 B 搭建作品积木颗粒最小尺寸不小于 2cm x 2cm x 1cm。
C 学生队伍应独立设计并创作作品,指导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技术指导 等辅助性工作,但不能直接动手帮助学生完成作品制作。作品制作所需的设备 及器材(场地图纸、机器人、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程序软件等)由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5 |
《智启美好未 来》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3-5 名学生组成,可有 1-2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参加方法:小组成员将制作好的展板,现场进行展示与答辩。 挑战形式:
1.作品以【展板】形式进行展示,陈述时间共5分钟,评委问答3-5分钟。
2.小组需在评选前设计并制作好展板,将展板在评选现场展示,并诠释主题。 3.展板内容需包含创意来源、背景调研、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创新点等信息。
4. 如有实物作品模型,请携带到现场进行展示,作为“完成质量 ”评审标准中 的加分项。
赛题解读:
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应对各类挑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 能(AI)就像是我们的超级助手,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难题,让世界变得更加美 好。同时,它也正重塑我们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在自然、社会、人文、经济、 以及技术等多个维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能源管理、城市规划、医疗健 康,教育学习、市场监测、以及家居生活等等。
请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所处环境中的相关应用,设计一个创意作品, 来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以实现创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为目标。请以独特的
科学视角,用展板的形式来进行诠释与分析。
作品要求:
1. 规格:120cm×120cm 形式如下图所示
*注明:展板为三段式可折叠,展板上的展示形式不限,手绘、打印等均可。眉板 用于展示项目名称,主展板内容清晰明了、图文并茂。
2. 质量:图文并茂,简洁大方,整洁美观,特色明显。
3. 原创性:作品需要由参赛者亲自创作完成,保证原创性。
4. 表达方式:作品须表达团队的独特理念、阐释科学。
5. 团队合作:参赛者需合作完成任务,确保成员的分工。
6. 答辩评审:团队成员将在现场与评审互动,阐述项目与答辩。
7. 科普意义: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健康,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材料要求:
制作展板或创意作品的材料需自备,并符合规格,侧重于内容的展示和创意。
场地要求:
1.每小组展示的区域面积为 150cm*150cm 左右。 2.整体的区域面积根据具体报名组数确定。
计分方法:
总计分数为100分,参赛作品将根据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审打分。
1. 创新性:评审团将评估参赛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了新颖的想法、方法或解决方案。(1-20分)
2. 科学性:作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客观科学规律。(1-20分)
3. 实用性:作品能够解释与生活或科研等实际场景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可操作性。(1-20分)
4. 完成质量:评审团将考虑作品的设计、制作和展示质量,评估科学实践能力、 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内容充分,可提供一定的实物模型作品。(1-20分)
5. 陈述答辩:评审团将评估参赛者的口头陈述和答辩能力,包括如何清晰地传达项目的关键信息、回答评审的问题等。(1-20分)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6 |
《运动会闭幕式》 |
小学低年级 (1-2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2 名选手成,可有 1-2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挑战形式:
任务挑战
参加方法:
选手使用编程器控制控制器,完成两轮探索任务。
赛题解读:
每组选手最多操控 2 台机器人,在 180 秒内使用编程器控制机器人合作完成入
场、升旗仪式、运动员入场、闭幕式结束,共 4 个任务。其中升旗仪式必须从 基地沿黑线到达任务位置。
挑战要求:
1.挑战须使用手持式编程器(手机、iPad、平板等移动设备除外)进行编程或遥 控,如图所示
2.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个控制器,挑战中途不允许更换控制器。控制器尺 寸不得大于 11x4x4.5cm(长*宽*高)。
3.每次离开基地前,机器人尺寸不得大于 20cm*20cm*20cm(长*宽*高)
4.机器人必须使用塑料材质的拼插式结构,小学组主要结构尺寸是以 10mm 为基
本单位。不得使用橡皮筋、扎带、铆钉、胶水、胶带等辅助连接材料。 5.机器人电池电压不得高于 5V。
场地描述(附场地图):
1.比赛场地尺寸为 120X120cm(图 1),材质为 PU 布或喷绘布,黑色引导线宽 度约为 2.5cm。两处机器人基地尺寸为 20X20cm。
2.场地中央两处区域放置有红蓝双方各 10 位运动员(材质 EVA,边长 5cm 的方 块),两边为红蓝运动员落座区,旁边包含两处升旗仪式任务点,
比赛场地示意图
计分方法:
小低组:总分=任务完成分+流畅奖励分+时间分(180-所用时间,比如最终比赛 结束,用时 100 秒,那他的时间分就是 180-100=80 分)
任务 |
得分描述 |
评分 |
|
出发 |
任一机器人自主或遥控完全走出基地 |
20 分 |
|
升旗仪式 |
机器人自主从基地沿黑线到达升旗点, 将旗帜升起(旗帜脱离下方轴套) |
50 分/个 |
|
运动员就座 |
机器人自主或遥控将运动员按颜色归类 放置到橙色和蓝色区 |
10 分/个 |
|
闭幕式结束 |
比赛结束前,所有机器人自主或者遥控 返回基地,同时不再进行下一步任务 |
20 分 |
|
流畅奖励 |
参赛队员接触基地外的机器人或机器人 完全冲出场地 |
20 分-(重试次数)*5 分 |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7 |
《闪电追风车接力 赛》 |
小学低年级 (1-3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3 名学生组成,可有 1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参加方法:参赛队完成创意车拼搭后,按分组在赛道上进行各项挑战任务
赛题解读:各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在基础车型上,结合任意材料发挥各自想 象,团队合作,通过对阻力、重心,电力、风力、车辆前后轮轴距及左右方向 等因素的探索与修正,现场制作出可以直线行驶的“FCD 闪电追风车 ”,在赛道 上进行后续接力挑战,用时短者胜出。希望各参赛队员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 乐、体验创造的乐趣,团队合作,享受努力的过程和成就的喜悦。
挑战要求:
▶ 创意拼搭:
1.车架可使用推荐材料,动力装置须使用马达、电力和风力装置,不可使用其 它动力装置。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其他材料(贴纸、吸管、扭扭棒等手工 装饰材料),发挥各自想象,团队合作,创造制作出各自有特色、有故事、 能跑起来的“ 闪电追风车 ”。
2.请各挑战队提前准备好挑战用车所需的零配件和补充材料,并于活动当天带 至现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装和调试。材料必须是散件,不可提前拼装, 限时 30 分钟。
3.完成拼装后可在规定时间内在赛道内试驾并调整创意车。
▶ 任务挑战:
1.各参赛队员拼搭、试驾完成后,进行赛道任务挑战,挑战形式为接力赛。
2.3 名队员各自认领每段赛道,认领完成后不可再更改调整。
3.挑战过程中需使用自己拼搭的车辆,不可借用队友及他人车辆。
4.根据裁判指令开始比赛并计时。A 队员参赛车辆从 A 起点出发,所有车轮经 过 A 终点后,B 队员车辆方可出发。C 队员依此类推。
5.如参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任何故障而未到达终点,则需退回到该队员对 应赛道起点重新出发,计时不间断。
6.如发生抢跑行为,则抢跑车辆需退回到该队员对应赛道起点重新出发,计时 不间断。
7.每名队员在对应赛道挑战时长限时 60 秒,如超过 60 秒仍未到达该阶段赛道 终点,则在限定 60 秒成绩上再加 15 秒,共计 75 秒记录成绩。
8.3 名队员总耗时相加为总成绩,用时短者胜出。
赛事用车规格:根据不同的挑战项目设计不同的创意车。创意车尺寸大小不可超 过赛道宽度(60cm)。
计分方法:参赛队员各赛道用时相加,总用时短者胜出。 场地描述 (附场地图)
赛道规格及示意图如下: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8 |
《择机而“动 ”》 |
小学高年级 (3-5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2 名学生组成,可有 1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挑战形式:
巡线任务挑战
参加方法:
通过现场编程完成两轮巡线任务
赛题解读:首先抽签数字区域色块的摆放顺序,选手现场设计构建一台可以巡 黑色轨迹的机器人,根据机器人抽签获得的任务颜色色块,通过机器人自动巡 线寻找对应颜色的色块并将相同颜色的色块移动到指定区域,完成任务后到达 终点。
挑战要求:
1.所有器材必须符合组委会要求,要求所有器材必须为散件状态(该项目需要 参赛队伍现场搭建机器人)才可以进入比赛现场。
2.机器人车体尺寸(包括机械臂最大横向、竖向、斜向伸展尺寸)在比赛中任 何情况下不得超过白色基地区域,(含垂直区域),黑线不包含在基地区域内。 3.电机、传感器使用数量不限。
4.机器人需要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自动完成所有任务,不允许使用任何遥控方 式控制机器人比赛。
5.机器人的启动必须是在机器人设备上的按键开关或者传感器开启功能(不允 许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启动程序)。
场地描述(附场地图)
计分方法:
分数记录如下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9 |
《闪电追风车接力 赛》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3 名学生组成,可有 1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参加方法:参赛队完成创意车拼搭后,按分组在赛道上进行各项挑战任务
赛题解读:各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在基础车型上,结合任意材料发挥各自想 象,团队合作,通过对阻力、重心,电力、风力、车辆前后轮轴距及左右方向 等因素的探索与修正,现场制作出可以直线行驶的“FCD 闪电追风车 ”,在赛道 上进行后续接力挑战,用时短者胜出。希望各参赛队员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 乐、体验创造的乐趣,团队合作,享受努力的过程和成就的喜悦。
挑战要求:
▶ 创意拼搭:
1.车架可使用推荐材料,动力装置须使用马达、电力和风力装置,不可使用其 它动力装置。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其他材料(贴纸、吸管、扭扭棒等手工 装饰材料),发挥各自想象,团队合作,创造制作出各自有特色、有故事、 能跑起来的“ 闪电追风车 ”。
2.请各挑战队提前准备好挑战用车所需的零配件和补充材料,并于活动当天带 至现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装和调试。材料必须是散件,不可提前拼装, 限时 30 分钟。
3.完成拼装后可在规定时间内在赛道内试驾并调整创意车。
▶ 任务挑战:
1.各参赛队员拼搭、试驾完成后,进行赛道任务挑战,挑战形式为接力赛。
2.3 名队员各自认领每段赛道,认领完成后不可再更改调整。
3.挑战过程中需使用自己拼搭的车辆,不可借用队友及他人车辆。
4.根据裁判指令开始比赛并计时。A 队员参赛车辆从 A 起点出发,所有车轮经 过 A 终点后,B 队员车辆方可出发。C 队员依此类推。
5.如参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任何故障而未到达终点,则需退回到该队员对 应赛道起点重新出发,计时不间断。
6.如发生抢跑行为,则抢跑车辆需退回到该队员对应赛道起点重新出发,计时 不间断。
7.每名队员在对应赛道挑战时长限时 60 秒,如超过 60 秒仍未到达该阶段赛道 终点,则在限定 60 秒成绩上再加 15 秒,共计 75 秒记录成绩。
8.3 名队员总耗时相加为总成绩,用时短者胜出。
赛事用车规格:根据不同的挑战项目设计不同的创意车。创意车尺寸大小不可超 过赛道宽度(60cm)。
计分方法:参赛队员各赛道用时相加,总用时短者胜出。
场地描述 (附场地图) 赛道规格及示意图如下: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10 |
《深海潜思 ·挑战》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4-6 名学生组成,可 有 1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参加方法:
团队在同一张地图上设计和制作一个智能创新作品,该作品围绕海洋探险主题, 主人公搭乘自动化潜水器(AUV)探索海洋的奥秘。在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惊 喜和意外的难题呢?团队是如何解决难题并将其结果应用于更多领域? 同时在 项目开展过程中撰写一份记录工程设计过程的科研报告(工程笔记本),并绘 制团队海报共同配合项目的展示。
此外团队还需要设计和搭建一台智能机器人,通过提前测试与编写好的程序, 尽可能多的完成机器人挑战任务场地上的各项任务。
赛题解读:以“深海潜思 ”为主题,活动将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海洋的 神秘与壮丽,并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手段揭示海洋的秘密,推动海洋科学的 发展。通过将海洋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相结合,同学们可以在深 海探险中找到灵感,利用前沿科技手段,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和 海洋环境监测等创新项目。鼓励同学们进行跨学科合作,将海洋科学与艺术、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结合,探索深海世界的无限可能。团队的创意和努 力将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海洋体验,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互动,让人们更好地 认识海洋、珍惜海洋,并从中获得启发。通过“深海潜思 ”主题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海洋的热爱与敬畏,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海洋保护与可持续 发展,为未来的海洋探索和研究注入新的动力,开创海洋科学与技术融合的新 篇章。
挑战要求:
1.机器人挑战任务:
围绕活动主题,团队将利用塑料积木和编程来制作一台智能机器人,让它能够 在 2.5 分钟的机器人挑战中通过自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得分。机器人从出发 区开始,按照团队选择的顺序尝试执行任务,然后回到返回区的任意位置。
2.每次挑战最多可以有最少 2 名最多4 名操作手分列场地两边的出发区进行准 备。团队可以在机器人位于返回区时对其进行修改,然后让其再次出发。团队 共进行两轮比赛,取最高一次得分作为最终机器人表现得分。
3.智能机器人要求:
1)智能机器人及机械臂尺寸总体不超过 30cm x 30cm x 30cm。
2)智能控制器数量不超过 1 个,尺寸不超过 9cm x 6cm x 3cm,电机及传感器 接口总数不超过 6 个,内置 5 x 5 矩阵灯及六轴陀螺仪传感器。
3)电机材质为塑料,任何一场比赛中数量不超过 4 个,最大扭矩不超过 8 Ncm, 最大速度不超过 135 RPM。
4)传感器数量不超过 4 个,种类包含:颜色传感器、触碰传感器、超声波传感 器、陀螺仪传感器。
4.创新方案展示:
围绕活动主题,团队确定一个与探索海洋有关的特定问题,形研究问题解决方 案和结论,并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出一个创新项目原型机并进行展示交流。 (注:创新项目原型机不等同于智能机器人)。队员需要向评审现场演示创新 项目原型机,展示作品海报(以KT 板或者其他环保材料制作的背板)和工程笔 记(纸质版)。
A 海报要求:描绘作品创新设计思路和项目研究方向及发现,展示团队合作与核 心理念,尺寸为 88cm*123cm,海报总数不超过 3 张。
B 创新作品项目科研报告(工程笔记本)要求: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作品 的工程设计流程,创新项目探究问题及解决办法,场地机器人设计思路与编程 方案,任务策略等。每队一本。
5 合作交流:各支队伍合作完成团队展示区域的设计与布置,并通过走访其他队
伍的展示区域, 了解其他队伍对于本次活动主题的研究展示成果。走访过程中
遵循友好与谦虚的原则,践行项目核心理念。
机器人规格:
智能机器人要求:智能机器人及机械臂尺寸总体不超过 30cm x 30cm x 30cm。 创新项目原型机:大小、高度不限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11 |
《智启美好未来》 |
小学高年级 (4-5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3-5 名学生组成,可 有 1-2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参加方法:小组成员将制作好的展板,现场进行展示与答辩。 挑战形式:
1.作品以【展板】形式进行展示,陈述时间共5分钟,评委问答3-5分钟。
2.小组需在评选前设计并制作好展板,将展板在评选现场展示,并诠释主题。 3.展板内容需包含创意来源、背景调研、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创新点等信息。
4.如有实物作品模型,请携带到现场进行展示,作为“完成质量 ”评审标准中 的加分项。
赛题解读:
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应对各类挑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 能(AI)就像是我们的超级助手,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难题,让世界变得更加美 好。同时,它也正重塑我们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在自然、社会、人文、经济、 以及技术等多个维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能源管理、城市规划、医疗健 康,教育学习、市场监测、以及家居生活等等。
请你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我们所处环境中的相关应用,设计一个创意作品, 来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以实现创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为目标。请以独特的 科学视角,用展板的形式来进行诠释与分析。
作品要求:
1. 规格:120cm×120cm 形式如下图所示
*注明:展板为三段式可折叠,展板上的展示形式不限,手绘、打印等均可。眉板 用于展示项目名称,主展板内容清晰明了、图文并茂。
2.质量:图文并茂,简洁大方,整洁美观,特色明显。
3.原创性:作品需要由参赛者亲自创作完成,保证原创性。 4.表达方式:作品须表达团队的独特理念、阐释科学。
5.团队合作:参赛者需合作完成任务,确保成员的分工。
6.答辩评审:团队成员将在现场与评审互动,阐述项目与答辩。
7.科普意义:作品须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健康,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引发人们对科学的思考。
材料要求:
制作展板或创意作品的材料需自备,并符合规格,侧重于内容的展示和创意。
场地要求:
1.每小组展示的区域面积为 150cm*150cm 左右。 2.整体的区域面积根据具体报名组数确定。
计分方法:
总计分数为100分,参赛作品将根据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审打分。
1.创新性:评审团将评估参赛作品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是否提出了新颖的想 法、方法或解决方案。(1-20分)
2.科学性:作品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客观科学规律。(1-20分)
3.实用性:作品能够解释与生活或科研等实际场景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及可操作性。(1-20分)
4.完成质量:评审团将考虑作品的设计、制作和展示质量,评估科学实践能力、 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内容充分,可提供一定的实物模型作品。(1-20分)
5.陈述答辩:评审团将评估参赛者的口头陈述和答辩能力,包括如何清晰地传达 项目的关键信息、回答评审的问题等。(1-20分)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
No |
挑战主题 |
组别 |
个人/团体 |
初评、终评 |
12 |
《运动会闭幕式》 |
小学高年级 (3-5 年级) |
团体(每支队伍由 2 名选手成,可有 1-2 名指导教师) |
终评 |
挑战形式:
任务挑战
参加方法:
选手使用编程器控制控制器,完成两轮探索任务。
赛题解读:
每组选手最多操控 2 台机器人,在 180 秒内使用编程器控制机器人合作完成入 场、升旗仪式、运动员入场、闭幕式结束,共 4 个任务。其中升旗仪式必须从 基地沿黑线到达任务位置。
挑战要求:
1.挑战须使用手持式编程器(手机、iPad、平板等移动设备除外)进行编程或遥 控,如图所示
2.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个控制器,挑战中途不允许更换控制器。控制器尺 寸不得大于 11x4x4.5cm(长*宽*高)。
3.每次离开基地前,机器人尺寸不得大于 20cm*20cm*20cm(长*宽*高)
4.机器人必须使用塑料材质的拼插式结构,小学组主要结构尺寸是以 10mm 为基
本单位。不得使用橡皮筋、扎带、铆钉、胶水、胶带等辅助连接材料。 5.机器人电池电压不得高于 5V。
场地描述(附场地图):
1.比赛场地尺寸为 120X120cm(图 1),材质为 PU 布或喷绘布,黑色引导线宽 度约为 2.5cm。两处机器人基地尺寸为 20X20cm。
2.场地中央两处区域放置有红蓝双方各 10 位运动员(材质 EVA,边长 5cm 的方 块),两边为红蓝运动员落座区,旁边包含两处升旗仪式任务点,
比赛场地示意图
计分方法:
小高组:总分=任务完成分+流畅奖励分+时间分(180-所用时间,比如最终比赛 结束,用时 100 秒,那他的时间分就是 180-100=80 分)
任务 |
得分描述 |
评分 |
出发 |
任一机器人自主或遥控完全走出基地 |
20 分 |
升旗仪式 |
机器人自主从基地沿黑线到达升旗点, 将旗帜升起(旗帜脱离下方轴套) |
50 分/个 |
运动员就座 |
机器人自主或遥控将运动员按颜色归类 放置到橙色和蓝色区 |
10 分/个 |
闭幕式结束 |
比赛结束前,所有机器人自主或者遥控 返回基地,同时不再进行下一步任务 |
20 分 |
流畅奖励 |
参赛队员接触基地外的机器人或机器人 完全冲出场地 |
20 分-(重试次数)*5 分 |
l 挑战活动所用到的展示套件各代表队自备